首页

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

热门推荐 |

时间:

2021-06-14

|

【www.lyfyjxc.com--热门推荐】

    春夜洛城闻笛

    作者:李白 年代:唐

    谁家玉笛暗飞声,

    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
    此夜曲中闻折柳,

    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
    赏析:

    这首诗写乡思,题作《春夜洛城闻笛》,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。题中“洛城”表明是客居,“春夜”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。起句即从笛声落笔。已经是深夜,诗人难于成寐,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。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。诗人不说闻笛,而说笛声“暗飞”,变客体为主体。“暗”字为一句关键。注家多忽略这个字。已故沈祖棻先生说:“……‘谁家’、‘暗飞声',写出’闻‘时的精神状态,先听到飞声,踪迹它的来处,却不知何人所吹,从何而来,所以说是暗中飞出。”(《唐人七绝诗浅释》)为一种理解。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,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,下此“暗”字,十分恰当。这里“暗”字有多重意蕴。主要是说笛声暗送,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,以动其离愁别恨。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,以主观写客观。此外,“暗”也有断续、隐约之意,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。“谁家”,意即不知谁家,“谁”与“暗”照应。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,说它“散入春风”,“满洛城”,仿佛无处不在,无处不闻。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。“散”字用得妙。“散”是均匀、遍布。笛声“散入春风”,随着春风传到各处,无东无西,无南无北。即为“满洛城”的“满”字预设地步;“满”字从“散”字引绎而出,二者密合无间。

    听到笛声以后,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,于是第三句点出了《折柳》曲。古人送别时折柳,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。据说“柳”谐“留”音,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。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,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。《折杨柳》曲伤离惜别,其音哀怨幽咽。晋代太康末年,京洛流行《折杨柳》歌,有“兵革苦辛”的词语。北朝《折杨柳歌》中说:“上马不捉鞭,反拗杨柳枝;蹀坐吹长笛,愁杀行客儿。”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。所以,诗人听到这首《折柳》曲,便引起客愁乡思。一般说,久居他乡的人,白天还没有什么,可是一到日暮天晚,就容易想念家乡。在春秋季节,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。《折柳》为全诗点睛,也是“闻笛”的题义所在。三,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,却从他人反说。强调“此夜”,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,为结句“何人不起故园情”作势。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,不言“我”,却更见“我”感触之深,乡思之切。

   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,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,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。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,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。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,长于此的地方,作为祖国的一部分,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。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,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,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,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。
延伸阅读
潭清疑水浅,荷动知鱼散出自唐朝著名诗人 储光羲写的五言古体诗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残雪暗随水笋滴,新春偷向柳梢归出自 宋· 张耒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 宋代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:李白 年代: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,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洛阳女儿行 唐代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,才可容颜十五余。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同儿辈赋未开海棠(之二)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, 小蕾深藏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4
“晚泊孤舟古祠下,满川风雨看潮生”出自《淮中晚泊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3
诗词名句“草木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”出自中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3
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出自 题弟侄书堂 [唐]杜荀鹤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3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 蚍蜉撼树 ( pí f&ua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3
  • 推荐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