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古著怎样给命名

【www.lyfyjxc.com--清代散文】

    古著怎样给命名

    罗沧


    清代钮琇《觚剩续编·书名》云:“著书必先命名,所命之名,与所著之书,明简确切,然后可传。若意尚新奇,字谋替代,一有谬误,遂生訾议,不可不慎也。”——题记

    中国古人给单部作品或著作结集的命名,有着一定的考究而不通俗,不像如今文人给作品的命名那样一目了然。今人给著作结集的命名,通常是作者的原名或笔名,加上标志性的常用字词来命名。例如“集”、“文集”、“诗集”、“选集”、“别集”、“全集”、“合集”、“诗文集”、“著作集”和“作品集”等字眼,分别构成《钱钟书集》、《叶圣陶文集》、《舒婷诗集》、《孙中山选集》、《王力别集》、《冰心全集》、《食指黑大春新诗合集》、《宋景昌诗文集》、《杨奎松著作集》和《梁羽生作品集》等命名型式。

    中国先秦时期的著作,几乎是以单篇代替全书来命名,后人经过编辑整理时,才起了概括全书的总名。例如《韩非子》,战国韩非所撰法家著作。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云:“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,观往者得失之变,故作《孤愤》、《五蠹》、《内外储说》、《说林》、《说难》十余万言。”史迁在此只提韩非的著作篇名,未提著作总名《韩非子》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法家类》云:“《韩子》二十卷(内府藏本),周韩非撰。”又云:“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,观往者得失之变,故作《孤愤》、《五蠹》、《内外储说》、《说林》、《说难》十余万言。”这里将韩非的著作总名称为《韩子》,同样是照抄照搬史迁的叙述。

    人类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向前发展,人们才逐渐形成为文艺作品、史学著作等,起具体而固定的名称来概括全书。例如《楚辞》,西汉刘向所编辞赋总集。唐代魏征《隋书经·经籍志四》云:“《楚辞》者,屈原之所作也。”又云:“弟子宋玉,痛惜其师,伤而和之。其后贾谊、东方朔、刘向、扬雄,嘉其文彩,拟之而作,盖以原楚人也,谓之‘楚辞’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集部总叙》云:“古人不以文章名,故秦以前书无称屈原、宋玉工赋者。”又《楚辞类》云:“裒屈、宋诸赋,定名《楚辞》,自刘向始也。”由此可知《楚辞》之名,乃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所起得名。

    古时文人给单部作品或诗文结集的命名,今人如果不知道命名的具体来源,就会望文生义并产生误解,让人不知所云,必须得转一道弯才能了解作品命名的本来含义所在。例如《武林旧事》,宋朝周密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地理类三》云:“《武林旧事》十卷(内府藏本),宋周密撰。”又云:“是书记宋南渡都城杂事,盖密虽居弁山,实流寓杭州之癸辛街。”这里书名中的“武林”二字,若不知其是地名,容易被误以为是一部描写武侠故事的小说书籍。此“武林”不是如今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“武术世界”,例如“武林高手”和“武林新秀”之类,而是古时浙江省杭州市的别称,因其境内有“武林山”而得名。例如民国林纾《重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》云:“武林为东南山水名区。”这里的“武林”即就是“杭州”,与周密所记载的“武林”是同地。

    又如《酉阳杂俎》,唐代段成式所撰随笔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说家类三》云:“《酉阳杂俎》二十卷、《续集》十卷(内府藏本),唐段成式撰。”又云:“其曰《酉阳杂俎》者,盖取梁元帝赋访‘酉阳之逸典’语。”这里书名中的“酉阳”二字,若不知是其典故,会误认为是一部描述今天重庆市酉阳县的随笔杂著。此“酉阳”不是如今的“酉阳县”之“酉阳”,而是据传梁元帝访“酉阳逸典”之“酉阳”,故而借指“传世稀见的古籍”之意。因为段成式自己以家藏古籍与“酉阳逸典”相比,所以其书内容又广泛驳杂而得名。晋朝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小酉山石穴中,有书千卷。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故梁湘东王云,访‘酉阳之逸典’是也。”这个“酉阳逸典”的出典,就是来源于这篇《荆州记》。诸如此类的古代著作命名型式,真是五花八门,众多的方式方法举不胜举。

    由于古人在给辞赋、曲艺、诗文、史著、书画和文学等,各种艺术形态的起名,尤其是对文史类作品,更是有一番考究,于是作品命名不但型式多样,而且蕴含着一门起名的学问。我们今天如果不知道具体的含义所在,就会望文生义而误解,那么只能是坠入五里雾,从而不知所云了。

    现在这里不求将古代著作的命名型式面面俱到,只图把古代著作的命名型式梳理个大概,并用举例说明来作具体的相关佐证。

    避讳式:以对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回避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博雅》,工具书《广雅》的别称,隋朝曹宪所撰语言辞书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小学类》云:“《广雅》十卷,魏博士张揖撰。”又云:“《隋志》称《博雅》,避逆炀名也。”再云:“《博雅》乃隋曹宪撰,宪因揖之说。附以音解,避炀帝名,更之以为‘博’焉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学类一》云:“《广雅》十卷(内府藏本),魏张揖撰。”又云:“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,避炀帝讳,改名《博雅》。故至今二名并称,实一书也。”宋代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·小学类》云:“《博雅》十卷,右隋曹宪撰。魏张揖尝采《苍雅》遗文为书,名曰《广雅》。现宪因揖之说,附以音解。避炀帝讳,更之为‘博’云。”因避讳隋炀帝杨广的名字,故将辞书《广雅》改为《博雅》而得名。

    标识式:以常用于作品名称的字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弇山堂别集》,明朝王世贞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史类》云:“《弇山堂别集》一百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,明王世贞撰。”又云:“比且不敢自居笔削,第用说部之体,类聚条分。而以‘别集’命名,深致谦抑之意。”明朝王世贞《弇山堂别集·序》云:“《弇山堂别集》者何?王子所自纂也。名之‘别集’者何?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,即雕虫之技亦弗与焉,故曰‘别集’也。”王世贞有云:“元美诗文有《弇山堂正集》,而此则国朝典故,比一代‘宝录’云。”清朝周中孚在其《郑堂读书记·杂史类》里讽刺云:“盖不知诗文之当称‘别集’也。”王世贞博学多才,不可能诗文集称“别集”的常识都不知,周中孚言过其实了。古时称一个作者的诗文集为“别集”,由于《弇山堂别集》需要与原有《弇山堂正集》相区别,于是王世贞以“别集”来命名,而非是与“总集”相对的诗文集而得名。

    表字式:以著述者的表字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沈下贤集》,唐朝沈亚之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上》云:“《沈下贤集》十二卷,唐福建团练副使吴兴沈亚之下贤撰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三》云:“《沈下贤集》十二卷(编修汪如澡家藏本),唐沈亚之撰。下贤,亚之字也。”由于唐代沈亚之的表字乃是“下贤”,于是《沈下贤集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别称式:以事物的别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相江集》,无名氏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总集类》云:“《相江集》三卷,不知何人集。‘相江’者,韶州‘曲江’别名。”因“曲江”的别称是“相江”,故无名氏《相江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别号式:以著述者的别号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金楼子》,南朝梁萧绎所撰文集。元晏《金楼子·序》云:“今纂开辟已来,至乎耳目所接,即以先生为号,名曰《金楼子》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一》云:“《金楼子》六卷(永乐大典本),梁孝元皇帝撰。《梁书·本纪》称帝博总群书,著述词章,多行于世。其在藩时,尝自号‘金楼子’,因以名书。”由于梁元帝萧绎的别号是“金楼子”,于是结集《金楼子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并称式:以具有某种相同的事物属性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松陵集》,唐朝陆龟蒙和皮日休所撰诗歌合集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》云:“陆龟蒙,字鲁望,三吴人也。幼而聪悟,文学之外,尤善谈笑。常体江谢赋事,名振江左。居于姑苏,藏书万余卷。诗篇清丽,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。有集十卷,号曰《松陵集》。”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总集类》云:“《松陵集》十卷,唐皮日休、陆龟蒙,吴淞和诗也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总集类一》云:“《松陵集》十卷(编修汪如藻家藏本),唐皮日休、陆龟蒙等倡和之诗。考卷端日休之《序》,则编而成集者龟蒙、题集名者日休也。”此《松陵集》又名《松陵唱和集》,乃是晚唐皮日休与陆龟蒙互相唱和的诗集。由于皮日休和陆龟蒙都是松陵人氏,于是作品《松陵集》以吴中地望而得名。

    赐名式:以皇帝赐予的字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忠正德文集》,宋朝赵鼎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下》云:“《忠正德文集》十卷,丞相闻喜赵鼎元镇撰。四字,高庙所赐宸翰中语也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九》云:“《忠正德文集》十卷(永乐大典本),宋赵鼎撰。”又云:“初绍兴五年,鼎监修神、哲二宗实录成。高宗亲书‘忠正德文’四字赐之,因以名集。”由于“忠正德文”四字为宋高宗所赐,于是赵鼎《忠正德文集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代称式:以某篇诗文代替整部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甘棠集》,宋朝孙仅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诗集类下》云:“《甘棠集》一卷,知制诂上蔡孙仅邻几撰。咸平元年进士第一人,后其兄何一榜。尝从何通判陕府,以所赋诗集而序之。首篇曰《甘棠思循吏》,故以名集。”由于《甘棠思循吏》是诗集《甘棠集》的首篇,于是孙仅《甘棠集》以局部代整体而得名。

    地名式:以著述者相关的地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华阳集》,宋朝王珪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中》云:“《华阳集》一百卷,丞相岐国文恭公龙舒王珪禹玉撰。本成都人,故曰‘华阳’。”宋朝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·别集类下》云:“《华阳集》一百卷,右皇朝王珪字禹玉。其先成都人,故号‘华阳’,后居开封。”宋代王珪是四川成都人氏,由于成都古属华阳,于是作品《华阳集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地域式:以地理方位或空间区域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南北史》,唐朝李延寿所撰纪传体史学著作。唐代刘知几《史通·内篇六家》云:“皇家显庆中,符玺郎陇西李延寿抄撮近代诸史。南起自宋,终于陈;北始自魏,卒于隋。合一百八十篇,号曰《南北史》。”由于东、南、西、北均是地域方位词,中国古代有南朝和北朝,于是李延寿《南北史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封号式:以著述者的封号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南阳集》,宋朝韩维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中》云:“《南阳集》二十卷,门下侍郎颍昌韩维持国撰。封‘南阳郡公’,故以名集。”因韩维被封作为“南阳郡公”,故作品《南阳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改名式:以作品名称与事实不符而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谈苑》,宋朝宋祁所撰语录体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小说家类》云:“《谈苑》十五卷,丞相宋庠公序,所录杨文公亿言论。初文公里人黄监从公游,纂其异闻奇说,名《南阳谈薮》。宋公删其重复,分为二十一门,改曰《谈苑》。”因删除更改《南阳谈薮》的重复内容,故《谈苑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官地式:以著述者任官的地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刘随州集》,唐代刘长卿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上》云:“《刘随州集》十卷,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二》云:“《刘随州集》十一卷(编修邹炳泰家藏本),唐刘长卿撰。长卿字文房,河间人。姚合《极元集》作宣城人,莫能详也。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,官终随州刺史,故至今称曰‘刘随州’。”由于刘长卿曾任随州剌史,于是《刘随州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官职式:以著述者所任的职务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太史公书》,后称《太史公记》,简称《史记》,西汉司马迁所撰纪传体史学著作。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云:“凡百三十篇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,为《太史公书》。”东汉桓谭《新论·琴道》云:“迁所著书成,以示东方朔。朔皆署曰《太史公》,则谓《太史公》是朔称也。”唐代司马贞《史记索隐·太史公自序》云:“案桓谭云:‘迁所著书成,以示东方朔。朔皆署曰《太史公》,则谓《太史公》是朔称也。’亦恐其说未尽,盖迁自尊其父著述,称之曰‘公’。或云迁外孙杨恽所称,事或当尔也。”因司马迁曾任职为“太史令”,故《太史公书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国号式:以朝代或国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和《金史》,元代脱脱所撰史学著作。明代张岱《夜航船·二十一史》云:“司马迁《史记》,班固《前汉书》,范晔《后汉书》,陈寿《三国志》,唐太宗《晋书》,沈约《宋书》,萧子显《南齐书》,姚思廉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,魏收《北魏书》,李百药《北齐书》,令狐德棻《后周书》,李延寿《南史》(宋、齐、梁、陈)、《北史》(魏、齐、周、隋),魏征《隋书》,宋祁、欧阳修《唐书》,欧阳修《五代史》,脱脱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,宋濂《元史》。”由于宋朝、辽国、金国均为朝代或国名,于是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和《金史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合称式:以具有某种共同的事物特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二妙集》和《二皇甫集》,分别为金国段克己、段成己和唐代皇甫冉、皇甫曾所撰诗歌合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总集类三》云:“《二妙集》八卷(江苏巡抚采进本),金段克己、段成己兄弟诗集也。”又云:“初克己、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,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‘二妙’。故其合编诗集,即以为名。”又《总集类一》云:“《二皇甫集》七卷(江苏蒋曾莹家藏本),唐皇甫冉、皇甫曾兄弟合集也。”因段克己和段成己为兄弟、皇甫冉和皇甫曾为兄弟,故《二妙集》和《二皇甫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化用式:以仿造原有作品的名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邱陵学山》,明朝王文禄所编杂家类书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存目十一》云:“《邱陵学山》(无卷数,浙江吴玉墀家藏本),明王文禄编。文禄有《廉矩》,已著录。此本乃其汇刻诸书,以拟宋左圭《百川学海》,故以《邱陵学山》为名。所载以《千字文》编次,自天字至师字凡七十四种。然欲矜繁富而考订未精,故类多删节原文,不能全录。”由于仿造原有类书《百川学海》,于是《邱陵学山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怀古式:以对往事的追忆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梦粱录》,宋朝吴自牧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地理类三》云:“《梦粱录》二十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,宋吴自牧撰。”又云:“自牧自序云:‘缅怀往事,殆犹梦也,故名《梦粱录》’。”宋代吴自牧《梦粱录·序》云:“昔人卧一炊顷,而平生事业扬历皆遍。及觉则依然故吾,始知其为梦也,因谓之‘黄粱梦’。矧时异事殊,城池苑囿之富,风俗人物之盛,焉保其常如畴昔哉。缅怀往事,殆犹梦也,名曰《梦粱录》云。”由于对典故“黄粱梦”的追忆,于是《梦粱录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集字式:以汇集许多单篇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戒民集》和《脚气集》,分别为清朝张忠定和宋朝车若水所撰文集。清代龚炜《巢林笔谈正编·戒民集》云:“张忠定公咏每断狱,必有判语,蜀中镂板,谓之《戒民集》。予于别集读其数则,皆明快绝伦,惜未见其全书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五》云:“《脚气集》二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,宋车若水撰。若水字清臣,号玉峰山民,黄岩人。此书据其从子惟一跋,盖成于咸淳甲戌。因病脚气,作书自娱,故名曰《脚气集》。”宋代车惟一《脚气集·跋》云:“咸淳甲戌冬,伯父脚气病作时,以书自娱。随所见而录,寖复成编,因目曰《脚气集》。”由于会合许多单篇作品编成的书籍称为“集”,于是《戒民集》和《脚气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辑录式:以裁辑选录原有作品的内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容斋诗话》,旧题宋朝洪迈所撰诗话著作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诗文评类存目》云:“《容斋诗话》六卷(编修程晋芳家藏本),旧本题宋洪迈撰。迈有《史记法语》,已著录。此编诸家书目皆不载其名,惟《文渊阁书目》有之。《永乐大典》亦于诗字韵下全部收入,则自宋元以来已有此编。今核其文,盖于迈《容斋五笔》之内,各掇其论诗之语,裒为一编。犹于《玉壶清话》之中。别抄为《玉壶诗话》耳。以流传已久,姑存其目于此,以备参考焉。”因对《容斋五笔》的内容进行裁辑选录,故而《容斋诗话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籍贯式:以著述者出生的地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潜邱札记》,清朝阎若璩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三》云:“《潜邱札记》六卷(编修程晋芳家藏本),国朝阎若璩撰。若璩有《尚书古文疏证》,已著录。是编皆其考证经籍,随笔札记之文。曰‘潜邱’者,若璩本太原人,寄居山阳。《尔雅》曰:‘晋有潜邱。’《元和郡县志》曰:‘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。’取以名书,不忘本也。”因阎若璩为山西人,山西古有“潜邱”,故《潜邱札记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寄寓式:以寄托著述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郁离子》,明朝刘伯温所撰笔记小说集。明代徐一夔《郁离子·序》云:“《郁离子》者,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,所著之书也。”又云:“‘郁离’者何?离为火,文明之象,用之其文郁郁然。为盛世文明之治,故曰《郁离子》。”明代吴从善《郁离子·序》云:“阐天地之隐,发物理之微,究人事之变。喻焉而当,辩焉而彰,简而严,博而切。反覆以尽乎古今,恳到以中乎要会,不袭履陈腐。而于圣贤之道若合符节,无一不可宜于行,近世以来未有如《郁离子》之善者也。夫郁郁,文也。明两,离也。‘郁离’者,文明之谓也。”因“郁离”两字寄托着盛世文明,故《郁离子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兼称式:以综合多种称谓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翠微南征录》,宋朝华岳所撰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十五》云:“《翠微南征录》十一卷(编修汪如藻家藏本),宋华岳撰。”又云:“其集名‘南征’者,皆其窜建宁时所作。‘翠微’则其别号也。此本卷首,有新城王士祯,题语曰:‘宋华岳集十一卷,名《翠微南征录》’。”由于“南征”为从业的去向,“翠微”是华岳的别号,于是《翠微南征录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建筑式:以著述者所住的楼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江泠阁诗集》,清朝冷士嵋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艺文四》云:“《江泠阁诗集》十四卷(浙江巡抚采进本),国朝冷士嵋撰。士嵋字又湄,丹徒人。居傍大江,其读书之阁曰‘江泠’,故以名集。”由于冷士嵋的读书处为“江泠阁”,于是《江泠阁诗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借鉴式:以告诫并警示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册府元龟》,宋朝杨亿和王钦若所编大型类书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类书类一》云:“《册府元龟》一千卷(内府藏本),宋王钦若、杨亿等奉敕撰。”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类书类》云:“《册府元龟》一千卷,景德二年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、知制诰杨忆修历代君臣事迹,八年而成。”北宋四大类书之一《册府元龟》,初名为《历代君臣事迹》,其意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。由于“册府”乃是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,“元龟”是古代用来占卜国家大事的工具,于是《册府元龟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经字式:以被尊为典范的书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孝经》,旧题春秋曾皙所编儒家经典著作。东汉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云:“《孝经》者,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。夫孝,天之经,地之义,民之行也。举大者言,故曰《孝经》。”由于某方面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称为“经”,于是《孝经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居地式:以著述者所住的地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筠谿集》,宋朝李弥逊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下》云:“《筠谿集》二十四卷,户部侍郎连江李弥逊似之撰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九》云:“《筠谿集》二十四卷(编修汪如藻家藏本),宋李弥逊撰,旧本原题《筠谿集》。‘筠谿’者,其归连江时所居之地。弥逊以自号,因以名集。”因李弥逊的居住地为“筠谿”,故《筠谿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类别式:以某种分门别类的方式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毛诗》、《韩诗》、《齐诗》和《鲁诗》,分别为东汉毛苌、东汉韩婴、东汉辕固生和西汉申公所撰儒家经典著作。宋代邢昺《孝经注疏·序》云:“《诗》有《国风》、《小雅》、《大雅》、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、《商颂》,故曰:《国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。四诗者:《毛诗》、《韩诗》、《齐诗》、《鲁诗》也。《毛诗》自夫子授卜商,传至大毛公名亨。大毛公授毛苌,赵人,为河间献王博士。先有子夏《诗传》一卷,苌各置其篇端,存其作者。至后汉大司农郑玄为之笺,是曰《毛诗》。《韩诗》者,汉文帝时博士燕人韩婴所传。武帝时与董仲舒论于上前,仲舒不能难。至晋无人传习,是曰《韩诗》。《齐诗》者,汉景帝时博士清河太傅辕固生所传,号《齐诗》。传夏侯始昌,昌授后苍辈,门人尤盛。后汉陈元方亦传之,至西晋亡,是曰《齐诗》。《鲁诗》者,汉武帝时鲁人申公所述,以经为训诂教之。无传,疑者则阙,号为《鲁诗》。”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诗类》云:“汉初齐、鲁、韩三家并行,而毛氏后出,独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。其后三家皆废,而毛独传,故曰《毛诗》。毛公者,有大毛公、小毛公。”由于按照传授《诗经》的分类共有四家,于是《毛诗》、《韩诗》、《齐诗》和《鲁诗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梦幻式:以著述者所做的梦境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西江集》,唐朝王仁裕所撰诗集。明代张岱《夜航船·梦涤肠胃》云:“王仁裕少时,尝梦人剖其肠胃,以西江水涤之。见江中沙石,皆为篆籀之文。由是文思并进,有诗百卷,号《西江集》。”由于王仁裕做梦以西江水浣洗肠胃,于是《西江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庙号式:以皇帝的庙号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明太祖文集》,明朝姚士观和沈鈇仝所编朱元璋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二十二》云:“《明太祖文集》二十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,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、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鈇仝校刊。”又云:“今亦据以著录,存有明一代开国之著作焉。”因朱元璋的庙号为“明太祖”,故《明太祖文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慕名式:以仰慕其他作品的名字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虞氏春秋》、《吕氏春秋》和《左氏春秋》,分别为秦国虞卿、秦国吕不韦和春秋鲁国左丘明所撰著作。唐代孔颖达《春秋左传正义·序》云:“《春秋》者,鲁史记之名也。”又云:“年有四时,不可遍举四字以为书号。故交错互举,取‘春秋’二字,以为所记之名也。春先于夏,秋先于冬。举先可以及后,言春足以兼夏。言秋足以见冬,故举二字以包四时也。‘春秋’二字是此书之总名,虽举‘春秋’二字,其实包冬夏四时之义。四时之内,一切万物生植孕育尽在其中。《春秋》之书,无物不包,无事不记。与四时义同,故谓此书为《春秋》。”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云:“魏齐已死,不得意,乃著书。上采《春秋》,下观近世。曰《节义》、《称号》、《揣摩》、《政谋》,凡八篇。以刺讥国家得失,世传之曰《虞氏春秋》。”又《吕不韦列传》云:“吕不韦乃使其客,人人著所闻,集论以为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,二十余万言。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,号曰《吕氏春秋》。”又《十二诸侯年表》云:“鲁君子左丘明,惧弟子人人异端,各安其意,失其真。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,成《左氏春秋》。铎椒为楚威王傅,为王不能尽观《春秋》。采取成败,卒四十章,为《铎氏微》。赵孝成王时,其虞卿上采《春秋》。下观近势,亦著八篇,为《虞氏春秋》。吕不韦者,秦庄襄王相,亦上观尚古,删拾《春秋》。集六国时事,以为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,为《吕氏春秋》。”清代赵翼《陔余从考·<春秋>》云:“《春秋》,鲁史记名。韩宣子聘鲁,见《易象》与《鲁春秋》。此孔子未修以前《春秋》也,然不独鲁史以此为名也。《国语》楚庄王问教太子之法于申叔时,对曰:‘教之以《春秋》,而为之耸善抑恶焉。’晋羊舌习《春秋》,悼公使之教太子。又《管子·法法篇》曰:‘《春秋》之记,有弑君弑父者。’《权数篇》曰:‘《诗》者所以记物也。《春秋》所以记成败也。’庄王、管子、羊舌肸在孔子前,则所谓《春秋》必非孔子所修鲁史可知,是齐、晋、楚皆有《春秋》也。《墨子》曰:‘吾见百国《春秋》,《韩非子·备内篇》有《桃左春秋》。虽不知何国书,要亦一《春秋》也。’韦昭注《国语》,谓以天时纪人事,故曰《春秋》。房玄龄注《管子》,谓《春秋》周公之凡例,而诸侯之国史也。则周时列国之史,皆名‘春秋’也。《墨子》有周之春秋、燕之春秋、宋之春秋、齐之春秋。又按《吕览·求人篇》:‘观于《春秋》自鲁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,其所以得之,所以失之,其术一也。’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‘《春秋》经世,先王之志,圣人议而不辨。’又云:‘《诗》以道志,《书》以道事,《礼》以道行,《乐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阴阳,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’此则孔子所修之《春秋》,可见战国时已大行于世矣。自后虞卿有《春秋》,吕不韦有《吕氏春秋》,陆贾有《楚汉春秋》,赵长君有《吴越春秋》,袁晔有《献帝春秋》,司马彪有《九州春秋》,习凿齿有《汉晋春秋》,王范有《交广春秋》,杜崧有《任子春秋》,孙盛有《魏氏春秋》、《晋阳秋》,臧严有《栖凤春秋》,李公绪有《战国春秋》,王韶之有《晋安帝春秋》。刘允济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,为《鲁后春秋》、崔鸿有《十六国春秋》、萧方等有《三十国春秋》、韦述撰《唐春秋》,梁固、胡旦皆有《汉春秋》,尹洙有《五代春秋》、吴任臣有《十国春秋》,则又皆仿《春秋》之名,而为之者也。”由于“春秋”乃是史学著作的通称或诸子著作的名称,于是《虞氏春秋》、《吕氏春秋》和《左氏春秋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内容式:以概括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论语》,孔子弟子所编语录体经典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语孟类》云:“《论语》十卷,汉有齐、鲁及古文三家,今行与世者《鲁论语》也。”东汉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云:“《论语》者,孔子应答弟子时人,及弟子相与言,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,当时弟子各有所记。夫子既卒,门人相与辑而论纂,故谓之《论语》。”唐代魏征《隋书·经籍志一》云:“《论语》者,孔子弟子所录。孔子既叙六经,讲于洙泗之上。门徒三千,达者七十。其与夫子应答,及私相讲肆,言合于道。或书之于绅,或事之无厌。仲尼既殁,遂缉而论之,谓之《论语》。”由于选择记载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语录体著作,于是《论语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年号式:以皇帝的年号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白氏长庆集》,唐朝白居易所撰诗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四》云:“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一卷(通行本),唐白居易撰。居易有《六帖》,已著录。案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称,所见宋刻居易集两本,皆题为《白氏文集》,不名《长庆集》。汪立名校刻《香山诗集》,亦谓宝历以后之诗,不应概题曰‘长庆’。”后晋刘昫《旧唐书·白居易传》云:“长庆四年,乐天自杭州刺史,以右庶子召还。予时刺会稽,因得尽征其文。手自排缵,成五十卷,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。前辈多以‘前集’、‘中集’为名,予以为陛下明年,当改元‘长庆’。讫于是矣,因号《白氏长庆集》。”唐代元稹《白氏长庆集·序》云:“《白氏长庆集》者,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。居易字乐天,乐天始言。试指‘之’、‘无’二字,能不误。”又云:“长庆四年,乐天自杭州刺史,以右庶子诏还。予时刺郡会稽,因得尽征其文。手自排缵,成五十卷,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。前辈多以‘前集’、‘中集’为名,予以为国家改元‘长庆’。迄于是,因号曰《白氏长庆集》。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,乐天之长,可以为多矣。”由于唐穆宗的年号为“长庆”,白居易的著作结集刊行于长庆年间,于是《白氏长庆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其他式:以标新立异的称谓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世说新语》,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志人小说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说家类一》云:“《世说新语》三卷(内府藏本),宋临川王刘义庆撰,梁刘孝标注。义庆事迹具《宋书》。孝标名峻,以字行。事迹具《梁书》。黄伯思《东观余论》谓《世说》之名,肇于刘向,其书已亡,故义庆所集名《世说新书》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引王敦澡豆事,尚作《世说新书》可证。不知何人改为《新语》,盖近世所传。然相沿已久,不能复正矣。”由于西汉刘向原有杂家著作《世说》因失传,刘义庆所撰《世说》与其同名,于是后人更名为《世说新书》,后来无名氏再改称为《世说新语》而得名。

    谦称式:以著述者的谦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詅痴符》,宋朝李庚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存目六》云:“‘詅痴符’者,语出《颜氏家训》,谓可笑之诗赋也。”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下》云:“《詅痴符》二十卷,御史临海李庚子长撰。詅之义,炫鬻也。市人鬻物于市,夸号之曰‘詅’。此三字本出《颜氏家训》,以讥无才思而流布丑拙者。以名其集,示谦也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云:“吾见世人,至无才思。自谓清华,流布丑拙,亦以众矣,江南号为‘詅痴符’。”宋代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评文》云:“和凝为文,以多为富。有集百余卷,自镂板行于世。识者多非之,此颜之推所谓‘詅痴符’也。”明代杨慎《杨升庵集·杂类六》云:“和凝为文,以多为富。有集百卷,自镂板以行。识者多非之,曰‘此颜之推所谓詅痴符也’。”因“詅痴符”三字表示自谦,故《詅痴符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神怪式:以神魔鬼怪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宣室志》,唐朝张读所撰志怪小说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小说家类》云:“《宣室志》十卷,唐吏部侍郎常山张读圣用撰。‘宣室’者,汉文帝间鬼神之处也。”宋朝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·小说类》云:“《宣室志》十卷,右唐张读圣明撰。纂辑仙鬼灵异事,名曰《宣室志》者,取汉文召见贾生论鬼神之义,苗台符为之序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说家类三》云:“《宣室志》十卷、《补遗》一卷(内府藏本),唐张读撰。”又云:“宣室之义,盖取汉文帝宣室受厘,召贾谊问鬼神事。然鬼神之对,虽在宣室,而宣室之名,实不因鬼神而立。取以题志怪之书,于义未当,特久相沿习不觉耳。”东汉班固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云:“夫宣室者,先帝之正处也,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。”因“宣室”是汉文帝召见贾谊问鬼神之处,故《宣室志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时代式:以写成书的时间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癸巳论语解》和《癸巳类稿》,分别为宋朝张栻和清朝俞理初所撰著作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四书类一》云:“《癸巳论语解》十卷(浙江汪启淑家藏本),宋张栻撰。其书成于乾道九年,是年岁在‘癸巳’,故名曰《癸巳论语解》。”清代王藻《癸巳类稿·序》云:“题曰《癸巳类稿》,明是编之辑成于‘癸巳’也。”清朝叶润臣《桥西杂记》云:“道光癸巳,理初会试不中第。通州王菽原礼部,醵金为刻《类稿》十五卷。其后张石舟穆,取理初未刻之稿。刊入《连筠簃丛书》,即《存稿》也。两稿皆‘癸巳’署名,以始于‘癸巳’写录之故。”宋代张栻《癸巳论语解》,因成书于乾道“癸巳”年而得名;清朝俞理初《癸巳类稿》,因刊印于道光“癸巳”年而得名。

    谥号式:以著述者的谥号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忠愍集》,宋朝李若水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八》云:“《忠愍集》三卷(永乐大典本),宋李若水撰。”又云:“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,谥‘忠愍’,事迹具《宋史》本传。《书录解题》载《李忠愍集》十二卷,盖以其追谥名集。”因李若水的所追谥号是“忠愍”,故《忠愍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书斋式:以著述者的书房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灌研斋集》,清朝李元鼎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存目八》云:“《灌研斋集》四卷(江西巡抚采进本),国朝李元鼎撰。元鼎字梅公,吉水人。前明天启壬戌进士,入国朝官至兵部左侍郎。所著诗文,凡三十卷,统名之曰《石园集》。此集杂文四卷,乃其中之一种也。其曰‘灌研斋’者,陆廷灿《南邨笔记》称。元鼎家有古研,五瓣如梅花,质如黄玉。相传为灌婴庙瓦,故以名斋,因以名集。”因李元鼎的书房是“灌研斋”,故《灌研斋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书字式:以记载事物的简册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尚书》,后人所编儒家经典著作。西汉孔安国《尚书大传·序》云:“济南伏生,年过九十。失其本经,口以传授,裁二十余篇。以其上古之书,谓之《尚书》。”唐朝孔颖达《尚书正义·序》云:“既形以道生,物有本形。形从事著,圣贤阐教。事显于言,言惬群心。书而示法,既书有法,因号曰《书》。后人见其久远,自于上世。尚者,上也。言此上代以来之书,故曰《尚书》。”清代赵翼《陔余丛考·<尚书>名起于伏生》云:“《尚书》名,起于伏生《礼记经解》云:‘疏通知远,书教也。与易教、诗教并述,未尝云《尚书》也。’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及战国诸子书,凡引《书》或曰《夏书》,或曰《商书》、《周书》,亦皆无《尚书》之名。其称为《尚书》者,自伏生始。孔安国所谓伏生,口授二十余篇。以其上古之书,谓之‘尚书’是也。自有此二字,而后之解者纷纷。王肃谓:上所言,史所书,故曰‘尚书’,则以上为君矣。郑康成云:‘尚者,上也,尊而重之,若天书然,则以上为天矣。’康成又据《纬书·玑钤》之说,谓孔子尊而命之曰《尚书》,则又以《尚书》为孔子所加矣。即此二字,议论纷然。亦可见汉儒说经,破碎穿凿之一斑也。”由于记载事物的简册或装订成册的著作称为“书”,于是《尚书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私藏式:以著述者私家珍藏不外传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藏书》,明朝李贽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明朝李贽《藏书·世纪列传总目前论》云:“《藏书》者何?言此书但可自怡,不可示人,故名曰《藏书》也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史类存目》云:“《藏书》六十八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,明李贽撰。贽有《九正易因》,已著录。是编上起战国,下迄于元。各采摭事迹,编为纪传。纪传之中,又各立名目。前有《自序》曰:‘前三代吾无论矣,后三代汉、唐、宋是也。中间千百余年,而独无是非者,岂其人无是非哉?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,固未尝有是非耳。然则予之是非人也,又安能已。’又曰‘《藏书》者何?言此书但可自怡,不可示人,故名曰《藏书》也。’而无奈一二好事朋友,索览不已,予又安能以已耶。但戒曰:‘览则一任诸君览,但无以孔夫子之定本,行赏罚也,则善矣。’云云。”由于是李贽自家所撰收藏的书籍,于是《藏书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堂号式:以著述者的堂屋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乐静集》,宋朝李昭妃所撰诗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中》云:“《乐静集》三十卷,起居舍人巨野李昭妃成季撰。元丰二年,甲科。所居有‘乐静堂’,故以名集。”因李昭妃的堂名是“乐静堂”,故《乐静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体裁式:以作品的体例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儒林外史》,清朝吴敬梓所撰长篇讽刺小说。清代闲斋老人《儒林外史·序》云:“夫曰‘外史’,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。曰‘儒林’,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。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,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,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,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,被人看破耻笑者。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,品地最上一层,为中流砥柱。”由于“儒林”是知识分子群的通称,而“外史”是一种以描写人物为主的小说体裁,于是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通称式:以通名代替异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战国策》,西汉刘向所编国别体史学著作。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叙录》云:“中书本号,或曰《国策》、或曰《国事》、或曰《短长》、或曰《事语》、或曰《长书》、或曰《修书》。臣向以为战国时,游士辅所用之国,为之策谋,宜为《战国策》。”南朝宋裴骃《史记集解·序》云:“《战国策》,高诱云:‘六国时纵横之说也,一曰《短长书》,亦曰《国事》。刘向撰为三十三篇,名曰《战国策》。’案此是班固取其后名而书之,非迁时已名《战国策》也。”因众多记载战国游士策略的书籍异名,故刘向《战国策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通俗式:以事物的俗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兔园册》,又名《兔园策》,无名氏所编通俗读物。明代张岱《夜航船·兔园册》云:“汉梁孝王有圃名兔园,孝王卒,太后哀慕之。景帝以其园令民耕种,乃置官守,籍其租税,以供祭祀。其簿籍皆俚语之字,故乡俗所诵曰《兔园册》。”宋朝欧阳修与宋祁《新五代史·刘岳传》云:“道行数反顾,楚问岳:‘道反顾何为?’岳曰:‘遗下《兔园册》尔。’《兔园册》者,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。”宋代孙光宪《北梦琐言·诙谐所累》云:“宰相冯道,形神庸陋。一旦为丞相,士人多窃笑之。刘岳与任赞偶语,见道行而复顾。赞曰:‘新相回顾何也?’岳曰:‘定是忘持《兔园册》来。’道之乡人在朝者,闻之告道。道因授岳秘书监,任赞授散骑常侍。北中村墅多以《兔园册》教童蒙,以是讥之。然《兔园册》乃徐庾文体,非鄙朴之谈。但家藏一本,人多贱之也。”宋代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考史》云:“《兔园策府》三十卷,唐蒋王恽、令僚佐杜嗣先,仿应科目策。自设问对,引经史为训。注:恽,太宗子,故用梁王‘兔园’名其书。冯道《兔园策》,谓此也。”南宋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·类书类》云:“《兔园策》十卷,右唐虞世南撰。奉王命,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,皆偶丽之语。至五代时,行于民间。村野以授学童,故有‘遗下《兔园策》’之诮。”清代翟灏《通俗编·兔园册子》云:“《五代史·刘岳传》:‘冯道本田家,朝士多笑其陋。旦入朝,任赞、刘岳在其后,道行数反顾,赞问岳何为。岳曰:遗下《兔园册》耳。《兔园册》者,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,道闻之大怒。’按类书言,梁孝王圃名兔园。王卒,帝以园令民耕种。籍其租以供祭祀,其簿籍皆俚语。故乡俗所诵云《兔园册》子,此文未知何出。晁公武《读书志》云:‘《兔园册》十卷,唐虞世南撰。纂古今事为四十八门,皆偶丽之语。至五代时,行于民间村塾。以授学童,故有遗下《兔园册》之诮。’”因汉代梁孝王的圃名是“兔园”,《兔园册》为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,其内容通俗肤浅,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。后指读书不多之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,故《兔园册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同名式:以原有作品相同的名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后汉书》,东汉谢承、西晋华峤、西晋谢沈、西晋袁山松和南朝宋范晔所撰史学著作。唐代魏征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云:“《东观汉记》一百四十三卷,起光武记注至灵帝,长水校尉刘珍等撰。《后汉书》一百三十卷,无帝纪,吴武陵太守谢承撰。《后汉记》六十五卷本,一百卷,梁有今残缺,晋散骑常侍薛莹撰。《续汉书》八十三卷,晋秘书监司马彪撰。《后汉书》十七卷本,九十七卷,今残缺,晋少府卿华峤撰。《后汉书》八十五卷本,一百二十二卷,晋祠部郎谢沈撰。《后汉南记》四十五卷本,五十五卷,今残缺,晋江州从事张莹撰。《后汉书》九十五卷本,一百卷,晋秘书监袁山松撰。《后汉书》九十七卷,宋太子詹事范晔撰。《后汉书》一百二十五卷,范晔本,梁剡令刘昭注。《后汉书音》一卷,后魏太常刘芳撰。”因多位撰者都用相同的书名记载东汉历史,故《后汉书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伪作式:以假托某人的名义并篡改名目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翰苑丛抄》,无名氏所编类书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存目十一》云:“《翰苑丛抄》十四卷(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),不著撰人名氏。取左圭《百川学海》所载诸书,删其书名卷数与撰人,颠倒次序。连缀抄为一编,伪书之最拙者也。”因冒名抄袭原有著作《百川学海》,故而《翰苑丛抄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物类式:以事物的某种外表特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鹖冠子》,楚国无名氏所撰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一》云:“《鹖冠子》三卷(两淮马裕家藏本),案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,《鹖冠子》一篇,注曰楚人。居深山,以鹖为冠。”明朝张岱《夜航船·鹖冠》云:“楚人居于深山,以鹖为冠。著书十六篇,号《鹖冠子》。”因“鹖冠”是楚人的头冠,故《鹖冠子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显志式:以显示著述者的某种志趣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蠛蠓集》,明朝卢少便所撰文集。明代卢少便《蠛蠓集·自序》云:“‘蠛蠓’者,醯鸡也。取其洁于自奉,介于自守,不如蚊蚋之侵秽强啖。又以事系狱,类蠛蠓之厄燕吭、罹蛛网。振其音而喑喑者,故以名集。”因卢少便以“蠛蠓”来自勉,故《蠛蠓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新著式:以新编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新五代史记》,宋朝欧阳修和宋祁所撰纪传体史学著作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正史类二》云:“《新五代史记》七十五卷(内府刊本),宋欧阳修撰。本名《新五代史记》,世称《五代史》者,省其文也。唐以后所修诸史,惟是书为私撰,故当时未上于朝。修殁之后,始诏取其书。付国子监开雕,遂至今列为正史。”因与原有《五代史》的名称相同,故《新五代史记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姓地式:以著述者的姓氏和祖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牟氏陵阳集》,宋朝牟巘所撰诗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十八》云:“《牟氏陵阳集》二十四卷(浙江鲍士恭家藏本),宋牟巘撰。”又云:“牟氏本蜀之井研人,世居‘陵山’之阳,至子才始著籍湖州。其以‘陵阳’名集,盖不忘本。以韩驹诗先有是名,故此集冠以‘牟氏’,用相别焉。”又《别集类十》云:“《陵阳集》四卷(浙江鲍士恭家藏本),宋韩驹撰。”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下》云:“《陵阳集》五十卷,中书舍人仙井韩驹子苍撰。”由于牟巘的籍贯是“陵阳”,“牟氏”是自己之族姓,韩驹先有《陵阳集》传世,于是为了两者作区别,故《牟氏陵阳集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姓名式:以著述者的名字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孟浩然集》,唐朝孟浩然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二》云:“《孟浩然集》四卷(江苏蒋曾莹家藏本),唐孟浩然撰。”唐朝韦滔《孟浩然集·序》云:“孟浩然,字浩然,襄阳人也。”北宋欧阳修和宋祁《新唐书·文艺下》云:“孟浩然,字浩然,襄州襄阳人。”因孟浩然的姓名和表字相同,故《孟浩然集》因而得名。

    姓氏式:以著述者的姓氏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蒋说》,清朝蒋超所撰笔记杂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存目六》云:“《蒋说》二卷(两淮盐政采进本),国朝蒋超撰。超有《峨嵋山志》,已著录。《蒋说》者,盖因其姓以名书。如僧肇著书,名曰《肇论》之类也。而观其自序,乃转读菰蒋之蒋,已为诡僻。其书杂记闻见,别类分门,附以议论。大旨明鬼而尚俭,尤尊佛氏,至以儒童菩萨化生孔子为实。然其论时政三十余条,欲复封建一说,尤迂谬难行。惟卷末记节烈数十条,或可备志乘采择耳。”因“蒋”是“蒋超”的姓氏,故《蒋说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修辞式:以运用修辞手法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侯鲭录》,宋朝赵令畤所撰笔记小说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说家类二》云:“《侯鲭录》八卷(内府藏本),宋赵令畤撰。”明代顿锐《侯鲭录·序》云:“尝取诸儒先佳诗绪论逸事,与夫书传中及人所尝谈隐语奇字。世共闻见而未知出处者,冥搜远证。著之为书,名曰《侯鲭录》,意亦以书之味比鲭也。”因赵令畤以“侯鲭”来自喻,故《侯鲭录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续书式:以续写原有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续资治通鉴》和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,分别为清朝毕秋帆和宋朝李焘所撰编年体史学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编年类》云:“神宗御制序,赐名《资治通鉴》。”元朝胡三省《资治通鉴·序》云:“宋朝英宗皇帝命司马光,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为编年一书。神宗皇帝以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,赐名曰《资治通鉴》。且为序其造端立意之由。”清朝冯集梧《续资治通鉴·序》云:“镇洋故尚书毕秋帆先生,著《续资治通鉴》,盖自司马温公作《资治通鉴》。而明王氏宗沐、薛氏应旂各有续通鉴之书。国朝徐氏乾学,复有通鉴后编,即王氏、薛氏本而增损之。今原稿谨存,亦不无凌乳国佚。芘书以宋、辽、金、元四朝正史为经,而参以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、《契丹国志》等书,以及各家说部、文集,约百十余种,仿《通鉴考异》之例。著有考异,并依胡氏三省分注各正文下,事必详明,语归体要。”又云:“考司马氏《资治通鉴》系神宗赐名,李寿亦云:‘臣此书讵可便谓《续资治通鉴》,姑谓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可也。’故孝宗于寿卒后,谓朕尝许焘大书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七字。然则后人著书,似只可云《资治通鉴》,《后编》或《续编》,而不尝云《续资治通鉴》也。”宋朝李焘《进<续资治通鉴长编>表》云:“臣窃闻司马光之作《资治通鉴》也,先使其寮采摭异闻。以年月日为丛目,丛目既成,乃修《长编》。”又云:“顾臣此书,讵可便谓《续资治通鉴》,姑谓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庶几可也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编年类》云:“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五百二十卷(永乐大典本),宋李焘撰。焘有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,已著录。焘博极群书,尤究心掌故。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,不考诸实录正史,家自为说。因踵司马光《通鉴》之例,备采一祖八宗事迹,荟稡讨论,作为此书。以光修《通鉴》时,先成《长编》,焘谦不敢言《续通鉴》,故但谓之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。”由于是对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的续作,于是《续资治通鉴》和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选编式:以选取摘编原有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四六丛珠汇选》,明朝王明嶅所编类书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总集类存目三》云:“《四六丛珠汇选》十卷(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),明王明嶅编。明嶅字懋良,晋江人。万历己卯举人,官至宁波府通判。宋叶棻所编《四六丛珠》凡四十卷,见于《千顷堂书目》,明时抄本尚存。”又《类书类存目一》云:“《四六丛珠汇选》十卷(浙江汪启淑家藏本),旧本题当涂县学官晋江王明嶅、繁昌教谕黄金玺同校选,不著时代。前有明嶅序,称宋季叶氏采当代名家汇集成编,名曰《四六丛珠》。分门数百,成帙累千云云。则即宋人《四六丛珠》旧本,而为之摘录者也。故其职官舆图,皆南宋之制。然止摘偶句,不列姓名。徒供剽掇之用,则亦村塾《兔园册》耳。”因是对《四六丛珠》的选编,故《四六丛珠汇选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异名式:以原有作品的别名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石头记》、《情僧录》、《风月宝鉴》和《金陵十二钗》,清朝曹雪芹所撰长篇章回体世情小说。清朝曹雪芹《红楼梦·第一回》云:“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,由色生情,传情入色,自色悟空,遂易名为情僧,改《石头记》为《情僧录》。至吴玉峰题曰《红楼梦》,东鲁孔梅溪则题曰《风月宝鉴》。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,则题曰《金陵十二钗》。”清代程伟元《红楼梦·凡例》云:“《红楼梦》旨意,是书题名极多,《红楼梦》是总其全部之名也。又名《风月宝鉴》,是戒妄动风月之情。又曰《石头记》,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。此三名则书中曾己点睛矣。如宝玉做梦,梦中有曲名《红楼梦》十二支,此则《红楼梦》之点睛。又如贾瑞病,跛道人持一镜来,上面即錾‘风月宝鉴’四字,此则《风月宝鉴》之点睛。又如道人亲见石头上大书一篇故事,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,此则《石头记》之点睛处。然此书又名《金陵十二钗》,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。”由于不同编著者对《红楼梦》的改名较多,于是《石头记》、《情僧录》、《风月宝鉴》和《金陵十二钗》有不同得名。

    意象式:以事物的某种象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蜀梼杌》和《梼杌》,分别为宋朝张唐英和楚国无名氏所撰史学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伪史类》云:“《蜀梼杌》十卷,殿中侍御史里行新建张唐英次功撰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载记类》云:“《蜀梼杌》二卷(浙江吴玉墀家藏本),一名《外史梼杌》,宋张唐英撰。”宋代张唐英《蜀梼杌·序》云:“名曰《蜀梼杌》,盖取楚史之名。以为记恶之戒,非徒衍其小说。亦使乱臣贼子,观而恐惧云耳。”战国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云:“晋之《乘》、楚之《梼杌》、鲁之《春秋》,一也。”南宋郑樵《通志·总序》云:“晋之《乘》、楚之《梼杌》、鲁之《春秋》,其实一也。《乘》、《梼杌》无善后之人,故其书不行。”宋代朱熹《孟子集注·离娄下》云:“梼杌,恶兽名。古者因以为凶人之号,取记恶垂戒之义也。”清代孙奭《孟子注疏·离娄下》云:“自楚国所记而言之,则谓之《梼杌》。以其所在以记‘梼杌’凶之恶,故以因名为《梼杌》也。”明代张萱《疑耀·梼杌》云:“梼杌,恶兽。楚以名史,主于惩恶。又云:‘梼杌能逆知未来,故人有掩捕者,必先知之。’史以示往知来者也,故取名焉,亦一说也。”因“梼杌”是恶兽,本为楚国史书名,故不是对梼杌所列的传记。由于“梼杌”对人有警戒之意,于是《梼杌》和《蜀梼杌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引用式:以直接引用诗文词语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麟角集》,唐朝王棨所撰诗集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养生》云:“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四》云:“《麟角集》一卷(浙江汪启淑家藏本),唐王棨撰。”又云:“题曰‘麟角’者,盖取《颜氏家训》‘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’之义,以及第比登仙也。”因为此处“麟角”两字引用自《颜氏家训》之语,所以作品《麟角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用典式:以引用典故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梦华录》,宋朝孟元老所撰笔记杂著集。宋代孟元老《梦华录·自序》云:“仆恐浸久,论其风俗者,失于事实,诚为可惜。谨省记编次成集,庶几开卷,得睹当时之盛。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,其乐无涯者。仆今追念,回首怅然,岂非华胥之梦觉哉,目之曰《梦华录》。”因古时有“华胥梦”的典故,故《梦华录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御纂式:以皇帝的名义编纂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御注孝经》,唐朝李隆基所撰儒家经典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孝经类》云:“《御注孝经》一卷,唐孝明皇帝撰并序,今世所行本也。始刻石太学,御八分书。未有祭酒李齐古所上表及答诏,且具宰相等名衔。实天宝四载,号为《石台孝经》。”因唐玄宗亲自评注《孝经》,故《御注孝经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增订式:以增补原有作品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增定玉壶冰》和《广广文选》,分别为明朝闵元衢和明朝周应治所编杂家著作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家类存目九》云:“《增定玉壶冰》二卷(浙江巡抚采进本),明闵元衢编。元衢有《罗江东外纪》,已著录。初都穆采古来高逸之事,题曰《玉壶冰》。宁波张孺愿稍删补之,题曰《广玉壶冰》。”又《总集类存目三》云:“《广广文选》二十三卷(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),明周应治编。应治有《霞外麈谈》,已著录。嘉靖中,刘节尝编《广文选》。此又拾节之遗,故曰《广广文选》。犹之《反离骚》后有《反反离骚》,《非国语》后有《非非国语》也。”因对《玉壶冰》与《广文选》的增补,故《增定玉壶冰》和《广广文选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斋堂式:以著述者的书房和堂号同时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宝晋英光集》,宋朝米芾所撰书画合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七》云:“《宝晋英光集》八卷(浙江鲍士恭家藏本),宋米芾撰。”又云:“考‘宝晋’乃芾斋名,‘英光’乃芾堂名。合二名以名一书,古无是例。得无初名《宝晋集》,后人以《英光堂帖》补之,改题此名欤。”因“宝晋斋”和“英光堂”是米芾的书斋与堂号,故《宝晋英光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摘录式:以选择摘取字词语句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千字编》,无名氏所编姓名学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谱牒类》云:“《千字编》一卷,末云嘉佑八年采真子记。以《姓苑》、《姓源》等书,撮取千姓。以四字为句,每字为一姓,题曰《千字编》。三字,亦三姓也。逐句文义亦颇相属,殆《千字文》之比云。”因选辑《姓苑》和《姓源》的内容成书,故《千字编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住所式:以著述者居住的处所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归潜志》,元朝刘祁所撰笔记小说集。元代刘祁《归潜志·序》云:“且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,不可使湮没无传,因暇日记忆,随得随书,题曰《归潜志》。‘归潜’者,予所居之堂之名也。因名其书,以志岁月。异时作史,亦或有取焉。”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说家类二》云:“《归潜志》十四卷(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),元刘祁撰。”又云:“是书名曰‘归潜’,盖祁于壬辰北还,以此二字榜其室,因以题其所著。然晚年再出,西山之节不终,此名亦非其实也。”因“归潜”为刘祁的居所,故《归潜志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子字式:以对某人的尊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申子》,战国申不害所撰法家著作。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云:“申子之学,本于黄老,而主刑名。著书二篇,号曰《申子》。”由于中国古时对人的敬词,或著书立说而代表某一个流派的人,被尊称为“子”,于是《申子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综合式:以事物相组合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绝越书》,东汉袁康和吴平所撰国别体史学著作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杂史类》云:“《越绝书》十六卷,无撰人名氏。相传以为子贡者,非也。其书杂记吴、越事,下及秦、汉,直至建武二十八年。盖战国后人所为,而汉人又附益之耳。越绝之义曰:‘圣人发一隅,辩士宣其辞。圣文越于彼,辩士绝于此。’故题曰‘越绝’。虽则云然,而终未可晓也。”又云:“‘越’者,国之氏也。‘绝’者,绝也,谓勾践时也。‘绝’者,绝也,绝恶反之于善。越专其功,故曰‘越绝’。并见本书。文简批编尾云:‘《越绝书》讹不可读,如乐架之有哑钟。’”东汉袁康和吴平《越绝书·越绝外传本事》云:“问曰:‘何谓越绝?’‘越者,国之氏也。’‘何以言之?’按《春秋序》,齐鲁皆以国为氏姓,是以明之。绝者,绝也,谓句践时也。当是之时,齐将伐鲁。孔子耻之,故子贡说齐以安鲁。子贡一出,乱齐,破吴,兴晋,疆越。其后贤者辩士,见夫子作春秋而略吴越。又见子贡与圣人相去不远,唇之与齿,表之与里。盖要其意,览史记而述其事也。”又云:“问曰:‘何不称越经书记,而言绝乎?’曰:‘不也。绝者,绝也。’句践之时,天子微弱,诸侯皆叛。于是句践抑疆扶弱,绝恶反之于善。取舍以道,沛归于宋。浮陵以付楚,临沂、开阳,复之于鲁。中国侵伐,因斯衰止。以其诚在于内,威发于外,越专其功,故曰‘越绝’。故作此者,贵其内能自约,外能绝人也。贤者所述,不可断绝,故不为记明矣。”由于“越绝”寓意“越国的绝恶”之义,于是《越绝书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总称式:以事物的统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苏门六君子集》,宋朝秦观、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、陈师道和李廌所撰诗歌合集。宋代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·别集类中》云:“《豫章集》四十四卷、《宛丘集》七十五卷、《后山集》二十卷、《淮海集》四十六卷、《济北集》七十卷、《济南集》二十卷,蜀刊本,号《苏门六君子集》。”由于秦观、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、陈师道和李廌被称作为“苏门六君子”,并汇聚《豫章集》、《宛丘集》、《后山集》、《淮海集》、《济北集》和《济南集》六种著作合刊,于是《苏门六君子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总集式:以多个人的作品汇集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笃叙堂诗集》,明朝许豸、清朝许友、许遇、许鼎、许均、许荩臣和许良臣家族所撰诗歌总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总集类存目四》云:“《笃叙堂诗集》五卷(福建巡抚采进本),侯官许氏之家集也。凡作者七人,集八种。前明一人,曰《春及堂遗稿》,许豸撰。国朝六人,曰《米友堂集》,许友撰。曰《紫藤花庵诗抄》,许遇撰。曰《少少集》,许鼎撰;曰《雪村集》、《玉琴书屋诗集》,许均撰。曰《客游草》,许荩臣撰。曰《影香窗存稿》,许良臣撰。豸字玉史,崇祯辛未进士,官至浙江提学副使。友字有介,号瓯香,豸子也。喜书画,慕米芾之为人。构米友堂祀之,新城王士祯尝称其诗。遇字不弃,号月溪,友子也。康熙间官陈留、长洲二县知县。鼎号梅崖,均号雪村,皆遇子。荩臣号秋泉,良臣号石泉,皆鼎子。其家有‘笃叙堂’,为华亭董其昌所题额,因以名集。”由于汇集《客游草》、《少少集》、《雪村集》、《米友堂集》、《春及堂遗稿》、《影香窗存稿》、《紫藤花庵诗抄》和《玉琴书屋诗集》诸书合编成总集,又因许氏家中有“笃叙堂”,于是《笃叙堂诗集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组合式:以人名相重组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金瓶梅》,明朝兰陵笑笑生所撰长篇章回体世情小说。明代东吴弄珠客《金瓶梅词话·序》云:“《金瓶梅》,秽书也。袁石公亟称之,亦自寄其牢骚耳,非有取于《金瓶梅》也。然作者亦自有意,盖为世戒,非为世劝也。如诸妇多矣,而独以潘金莲、李瓶儿、春梅命名者,亦楚《梼杌》之意也。盖金莲以奸死,瓶儿以孽死,春梅以淫死,较诸妇为更惨耳。”由于取“潘金莲”、“李瓶儿”和“吴春梅”的名字中,各一字相互组合而成书,于是《金瓶梅》故而得名。

    尊称式:以著述者对别人的敬称来给著作起名。例如《尊白堂集》,宋朝虞俦所撰诗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十二》云:“《尊白堂集》六卷(永乐大典本),宋虞俦撰。”又云:“俦慕白居易之为人,以‘尊白’名堂,并以名集。”因虞俦仰慕唐代白居易而得堂名,故《尊白堂集》由此得名。

    古人给著作的命名有很多种型式,在称谓上随意省称或有意考究,有些名称让后人不知所云了。由于古人随意简称作品的原名,于是造成有些著作的名称混乱。例如《方言》,汉代扬雄所撰语言著作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学类一》云:“《方言》十三卷(永乐大典本),旧本题汉扬雄撰,晋郭璞注。”又云:“旧本题曰《鞧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,其文冗赘。故诸家援引及史志著录,皆省文谓之《方言》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则谓之《别国方言》,实即一书。又《容斋随笔》称此书为《鞧轩使者绝域语释别国方言》,以‘代’为‘域’,其文独异。然诸本并作‘绝代’,书中所载亦无‘绝域重译’之语。”

    由于古人给著作的命名五花八门,于是有些著作则用别号和谥号同时来起名。例如《东坡先生全集》和《苏文忠全集》,北宋苏轼所撰诗文集。清代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别集类七》云:“宋时所谓《大全集》者,类用此例,迄明而传刻尤多。有七十五卷者,号《东坡先生全集》,载文不载诗,漏略尤甚。有一百十四卷者,号《苏文忠全集》,板稍工而编辑无法。”

    古人往往任意简称著作的原名,造成有些流传后世的著作名称不一,与原有的名称相去甚远,后人反而不知道原有的名称了。例如先秦经典著作《周易》、先秦散文集《尚书》、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和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。清代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古书》云:“古书之名,今有改减其字者。如《周易》称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称《书经》、《孔子家语》只称《家语》,《五代史记》去‘记’字,《古列女传》去‘古’字,《白虎通义》、《风俗通义》皆去‘义’字,《说文解字》去‘解字’二字、《世说新语》去‘新语’二字。习俗相沿,有不知其本名者矣。”

    总而言之,古代著作的命名花样繁多,无固定的命名型式可言。用怎样的命名才是最佳型式,要根据当时著述者具体的情况而定。只要能够向后世读者传播有益的思想文化,就是古时著作最佳的命名型式。
延伸阅读
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3
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,即唐代的韩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0
名句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出自清代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6-10
名句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出自清代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5-25
《登幽洲台歌》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 念天地之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21-05-25
从公元583年到1905年的1300多年中,中国有一场考试,不仅是全民瞩目,更是中国历史故事>隋朝历史
2021-05-21
黄景仁(1749~1783),清代诗人。字汉镛,一字仲则,号鹿菲子,阳湖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16-04-15
沁人心扉,最是女儿香——送给小念 文 墨原创投稿>散文随笔
2016-04-06
遣兴朝代:清代作者:袁枚爱好由来着笔难,一诗千改始心安。阿婆还是初笄女,头未诗词名句>古诗名句
2016-04-06
文 墨竹抚寒 于樱海,月下抚琴,静守原创投稿>散文随笔
2016-03-29
  • 推荐访问